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黑土这个‘耕地大熊猫’,把它留给子孙后代。”
——2020年7月2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
习近平总书记正在思考如何处理好黑土保护与利用的关系。
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!”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,“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,是‘黄金玉米带’、‘大豆之乡’。”黑土产量高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壤肥力透支的问题。
今年金秋,黑土地传来好消息:黑龙江省拜泉县新生乡永发村冲沟治理地块种出了“吨粮田”——玉米亩产突破1000公斤! 2021年处理前,产量每亩仅300公斤。
暴雨形成的沟渠侵蚀,吞没耕地,分割农田。黑龙江省有侵蚀沟11.55万条,总长4.5万公里。
2025年,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加强东北黑土地区侵蚀沟治理”。为治理永发村2810米长的沟渠侵蚀,拜泉县投资380万元,削坡、修建石笼、种植灌木。 20多米深的沟壑缩减为5米。
“‘破碎的土地’又变回了‘满田’,黑土变得越来越薄、越来越薄,经过这些年的努力,现在已经闪闪发亮了。”永发村村民杨维杰说,拿了一点地。老杨120公顷耕地中,约有50公顷紧邻侵蚀渠,目前正在治理和复垦中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粮食生产的基础在耕地,生命线在水利,方法在科技,动力在政策,这些重点必须一一落实、抓到位”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水利部在东北黑土地区累计投入中央资金144.06亿元,治理侵蚀发育河渠5.73万条,保护水量约3.3亿公斤。
“覆盖”黑地,秸秆还田补贴每亩20元;为黑土地“休息”,深耕作业每亩补贴30元;为了让黑土地“呼吸”,每亩给予150元的轮作补贴……去年,老杨收到了近2万元的黑土地保护各种补贴。
把食物藏在土里,用技术,老杨也很享受d 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,在黑土中“吃”营养食物。 2024年,黑龙江省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将达到40.3克/公斤,比2016年增加4.1克/公斤。
“黑土出‘金’,激发了农耕的内生动力。”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张晓晨说。拜泉县是东北黑土区唯一的国家级水土保持优质发展先行区,也是水利部本土研究区。
张晓晨陪同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调研组深入农村询问需求。到2024年,新增政府支持东北黑土区侵蚀治理项目2.77万个发行债券基金,其工作价值等于前10年的总和。规则管理不能完全依赖拨款。许多地方都在尝试对生态产品进行价值转换。针对估价难、抵押难、变现难等问题,调研组向水利部相关司局进行当地申诉,很快得到答复。
“部长和省份之间的协调,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,为保护黑土地开辟了新的途径。”去年5月至6月,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监测评价处处长冯伟率督察组赴黑龙江,对侵蚀沟治理情况进行现场调查。他在总结“一地一策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,指导和推动“黑龙江省”《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(试行)》,创新性增加了“冲沟治理与耕地恢复”等4个二级指标,为生态价值评估提供依据。
2024年,《统筹推进侵蚀沟渠治理》被纳入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加强耕地保护、提高耕地质量、改善劳补平衡的意见》。
“对黑土保护的新想法持开放态度,如果你认为正确,就开始吧。”水利部国土水利司生态建设处处长谢伟表示,今年9月,松辽河流域各省份完成7宗MGA新土地指标交易,多重管理价值侵蚀,转化为土地资源。土地生态产品成交额1782.7万元。
每一寸土地都很重要,关系国计民生,每一公顷都担负着中国的饭碗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保护黑土面积超过4亿公顷,并出台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保护法》,用艰难的措施“长牙”,筑牢泱泱大国的粮食基础。 (戴林峰朱大伟)
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10月26日第01页)